促进孩子的大脑发展,什么最重要?
童行计划整体的规划(戳蓝字可回看)昨天说过了,现在我们要落实到具体如何操作。
早期教育到底有多重要?
先问一个大一点的问题:对于孩子童年大脑发展,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?
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很关心,科学家也很关心。他们兜兜转转找了很多年,最终找到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。
我给大家做一点小的综述。
前几天,我们看到一项流传很广的研究,是斯坦福的罗斯高(Scott)教授在中国带领团队做的大规模调查。他们发现很多农村孩子入学的时候就比城市孩子智商低了不少,农村孩子智商低于90的比例差不多有50%,这样的差距使得农村孩子在后续竞争中远远落后于城市孩子。
(由于罗斯高教授的这项研究的影响很大,争议也很大,我于是去陕西师大详细询问了罗斯高团队的测量方法。他们对中国多个省份几万个农村孩子做了贝利III测试,也对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农村学生做了韦氏测量。这两个都是国际上对认知发展测试的最权威工具,测试的结果是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入学时智力就有较大差距,而主要来源是早期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。)
罗斯高团队就去找原因,他们发现,影响孩子后期智力的主要原因是早期教养方式。他们测试了添加营养包,降低贫血率,发现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并不是很大。于是他们又找到养育的因素,发现农村阶段的看护人基本上没有意识给孩子看书,陪孩子玩玩具,与孩子语言互动。
他们就在乡村建立了养育中心,每周给农村父母玩具、图书和手把手的指导。效果非常明显,干预后的孩子得到很好发展,参与6个月智商就有提高。
(罗斯高教授和团队成员在介绍研究成果。)
他们的结果和以往的国际研究结果一致。
美国科学家原先发现,社会中上层家庭比底层家庭的孩子后期发展更好,其重要差异来源是早期教养方式。
社会中上层家庭比底层家庭藏书更多、活动更丰富、谈话更多。社会中上层家庭比底层家庭父母在0-3岁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多了上千万,而这就带来了上学后孩子智力发展的差异。而早期教育中让孩子在情绪自控、自主动机方面的发展,更是与终身成就密切相关。
(图片来源:罗斯高团队的项目介绍)
有很多时候,这样的研究看多了,我会有点着急:该怎么才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些道理呢?儿童早期大脑发展,这么重要的事情,怎么很多时候没有人耐心听呢?
我自己也做教育研究,真的很不愿意看到学龄测试的智商差距。
我想再次认真地对所有父母说:早期养育方式会影响大脑发展。大脑在0-6岁都是快速发展的时期。每个人的基因虽然是一定的,但是营养和教养都能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,从而影响大脑后期的能力发挥。
早期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有哪些?
科学家曾经认为,父母的词汇量是关键因素,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,父母的词汇量本身和孩子的词汇量没有直接关系,起作用的关键性因素是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或互动,或者说,并不是对孩子长篇大论起作用,而是和孩子的对话起作用。
科学家还曾经认为,丰富刺激的环境对大脑发展很关键,但是进一步调查发现,并不是物理环境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。
美国几年前在全国671个幼儿园教室、2439名儿童的调查中发现,师生比、环境设备、医疗健康服务、教材等等“环境因素”,全都不如“师生互动”这一因素作用大。“师生互动的质量”是唯一影响孩子认知、情感发展的因素。
科学家还发现,儿童早期的情感依恋状态,对于成年后的自信、成就和情感稳定性都有很强的正相关。而形成稳定依恋的最重要因素也不是满足饮食起居,而是情感回应。
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在过去几十年中,出版了十几版白皮书,得出一致性的共同结论是:能适应困境挫折的儿童,在成长过程中至少有过一个稳定可靠的照顾者,家长、老师或其他人。
所有这些研究汇总起来,就是一个结论,早期教养中的最关键因素就是:与看护者的互动。
如何在家实现高质量的互动?
与人的互动是大脑的食粮,与信任喜爱的人互动是大脑的营养。
孩子在婴幼儿时期,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他对这个世界发出的信号,如果有人听到了、回应了,那么他接下来就会源源不断对这个世界发出信号。
他与这个世界的沟通渠道打开了,互动中得到信息作为大脑的养料,大脑才会得到丰富滋养,快速发展,认知和情感沟通都得到充分锻炼。
这就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因素:亲子互动——让孩子大脑发展的秘密如此深刻,却又如此简单。
我们首先确定,什么不是高质量互动。
不理孩子。
“你能陪我玩一会儿吗?”
“去去,看动画片去……三条!碰!”
农村常见的是大人打麻将不理孩子,城市里常见的是父母让孩子跟手机恋爱,或者父母自己跟手机恋爱。
单方向命令。
“唐诗背下来了吗?”
“妈妈,你看我搭了……”
“我问你唐诗背下来了吗?”
持续不断灌输自己的指令,无论孩子做出什么反应,都一如既往只是宣讲自己。这不是高质量互动。有来有往、有听有说才是互动的基本定义。
迷信某个课堂。
“请问您平时给孩子看书吗?”
“我给他报了一个特别贵的早教班,课上会看。”
在儿童早期,与人的互动和大脑发展是日常的、持续的,贯穿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的,并不是一节课的宣讲能够起作用的。看护人的日常互动起的作用要大得多。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些父母会有点焦虑。该如何做呢?高质量教养是不是非常难?
高质量亲子互动怎么做呢?
首先,不要担忧和焦虑,研究同样显示:焦虑的情绪本身对孩子发展并不好。
我想让你放心:高质量互动并没有那么难,它只是植根于所有人都有的天性——对孩子的爱与关注。只是父母需要更开放平和的内心,更接纳的态度,真正听见孩子的声音,听懂他心里的意思。
其次,我想给所有爸爸妈妈一个很简单的提高亲子互动的小方法,特别简单可行:借助亲子阅读,与孩子聊书中的话题。
亲子阅读的好处现在越来越多人知道了:它可以学英语,读英文绘本磨耳朵;它可以学认字,中文绘本读多了,自然能识字;它可以学数学,书里的图形数一数,就打下数学基础。
但这些都只是绘本最基本、最浅层的功能,技能层面,而亲子阅读能够延展的范围要远比这宽广,它能全面促进认知发展。
读一本书,最重要的是给父母和孩子一段相处时光,能够一起关注一些事情、一起聊、一起玩、一起学。读书过程中,孩子感受到的情感连接,和语言互动,都是童年大脑发展的最佳良药。
我们来看一下罗斯高教授对此的观点看法: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v1325ol4brz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(郝景芳同罗斯高的对谈)
高质量亲子阅读怎么做呢?
我们如何在亲子阅读中,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呢?
这就回到互动的最基本定义:有问有答,有听有说。因此,我们可以围绕一本书,与孩子进行丰富的延展和讨论。
打开眼界。
读一本书,实际上是带我们进入一个世界,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扇门,门背后有足够大的广阔天地让我们遨游。我们和孩子,这个时候变成了一同遨游世界的旅伴,在路上看的风景都可以是谈资,都可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问题引导。
孩子在早期,比起发展单纯的记忆能力,可能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观察、对比、联想、推理、和提取规律的思考能力。
我们可以围绕书中的问题,多和孩子讨论,问他们的想法,听他们的设想。这个过程就是他们主动调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的过程。有了这些思考能力,未来上学念书才有最基本的应对方法。
等孩子长大之后,这些都是给我们留下的最美记忆。
我们将会怎么做?
也许有的父母会担心:我自己的知识也不够丰富啊,能跟孩子讨论问题吗?孩子问我,我常常是尬聊,这样也行吗?
对于这种担忧,童行计划这次特意推出了“童行伴读”课程。这是给父母的阅读材料,指导父母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跟孩子的亲子互动过程。
很多时候,父母也想互动,但只是缺少话题和知识。我们围绕着即将推出的童行书单,为每一本书制作了丰富的伴读素材,想送给父母做有用的锦囊,包括涉及的知识以及可探讨的问题。
我们未来的阅读计划如此安排:
每周一本书。
我们全年安排了25个主题,对每个年龄组,每个主题选取2本书。这样一共是50本书,每周一本,除去黄金周刚好是一年时间。
我们相信,任何教育必定是长效起作用,需要细水长流持续进行,才会有明显的效果。
每一个主题,我会写一篇导读文章,解读这个主题意义,以及涉及的知识体系。童行计划是通识启蒙计划,我会把通识性写清楚。
每本书一个好问 45 33354 45 15287 0 0 3104 0 0:00:10 0:00:04 0:00:06 3103。
我们的主题安排,遵照着从自我到世界的顺序脉络,让孩子逐渐打开眼界。围绕主题,我们给每一本书找到一个孩子能理解的有趣问题。
例如在“飞行”主题中,围绕四本选书,我们提出的四个问题是:“有翅膀为什么不能飞”,“没有翅膀为什么能飞”,“世界上有多少种飞”,“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”。
这些问题可以与孩子讨论,引起孩子的好奇,再让他从思考中自己获得新的领悟。
每本书一篇伴读文章。
我们为每本书准备了一篇伴读文章,包含了知识解读和哲思引导。
很多书中涉及的知识问题并非父母所长,每个人术业有专攻,不可能样样精通,也没有时间事事去查。因此我们把书中涉及的知识点列出来,讲得深入浅出,让父母可以看懂,给孩子趣味的展示,不必在孩子问起的时候尴尬以对。
哲思引导则是给父母一些引导孩子情感、社交、思维发展的建议,让父母更了解孩子,给孩子更好的养育支持。
这三项内容,是如此简单,却又如此意味深长。每周只需要半个小时,就有很高质量的亲子互动,而如果再把其中涉及的话题蔓延到日常生活,则带来的效果更是翻倍扩大。
以上内容,我们都会在“童行计划”的微信公众号上免费推出。
我们围绕每个主题,还会推出一个创造性活动,可能是父母和小孩在家进行的游戏,也可能是城市博物馆巡游、大咖对话小朋友等等趣味活动,有直播放送给不能到现场的孩子。
之后,还会有系列深度付费课程,我们今后再单独加以介绍。
童行伴读示例
这一周,我们就展示一个主题的伴读文章Demo,让大家感受一下,是不是对这样的伴读课程感兴趣,是否觉得有用。
我们选取的展示主题是“飞行”,选取的四本书是:
3-4岁组:《达芬奇想飞》、《我的朋友想要飞》
5-6岁组:《天有多高》、《飞鼠传奇》
一方面,“飞行”在我们的整体脉络中,属于“我如何了解世界”这一哲思版块,是“进入世界的交通方式”中的最后一环。
从人类历史的脉络上,车辆的发展和航海的发展要早于飞行,飞行作为人类最后攻克的出行领域,从始至终意味着人类最高最远的梦想。
而另一方面,“飞行”也融会贯通了各个学科知识,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。飞行最早是鸟类和昆虫的专享,人类数千年一直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上天,其中不乏悲壮故事。这是讲述多学科知识的很好契机。我们希望做多学科融汇的教育。
而“飞行”也是我个人的私心最爱,每次看到飞行相关的书和电影,讲到广袤的视野中看到绵延的大地或泛起亮光的海洋,内心都觉得激动澎湃。
在这四本书中,我们看到四个小动物的努力尝试,三只小企鹅,一只小老鼠。四个故事的内容和气质都不一样,然而都与人类的某些探索息息相关。
我们的伴读文章分知识版块和哲思版块,分别由内心住着4岁小孩的理工科小5老师和温婉知性的儿童哲学小爱老师导航,四篇Demo文章在接下来四天每天放送一篇。
这是我们的公测阶段,非常欢迎父母们积极给我们反馈,以便我们正式计划推出的时候,可以做更好的精炼调整。
一手教育,一手公益
其实,教育本身就是公益。
童行计划始终包含着一颗公益心。这个公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,而是想要做一些有利于所有人、向所有人推出的好的事情。
教育就是我们认为的最好的公益。
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、家庭陪伴和亲子互动的重要性,科学上有证明、现实中有试验、历史上有追踪,我们真的希望把这些理念让更多父母了解,给孩子更好的成长。只有看护者的持续回应和互动,才是儿童大脑发展的第一要素。
最好的教育,不需要昂贵的国际学校,只需要多一点陪伴时光。
我们给父母用心做出这些“陪伴的锦囊”,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加入亲子阅读,能与孩子多一些对话,能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,让他的内在自我生长而出。这是我们心目中给所有孩子的最好的教育。
未来,童行计划还希望照顾到越来越多贫困山区的孩子,我们会将各种课程材料,配上给教师的指导,赠给山区幼儿园的孩子,给他们缺乏内容的童年,送去更多的精神资源。
“童行”教育的梦想是一粒种子,希望有你的参与,与我们同行,将种子小小的影响力扩散到四面八方。
有你的力量,我们才能继续前行。
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,可以长期关注我们的更新。近期我们还有整个阅读计划的细节规划、一系列原创课程体验发布,欢迎你与我们一起童行。
理想走在现实之前
长按关注一起童行
扩展阅读:
童行计划
实操
方法
理念